读字成春霖 登录 注册
观图若饮露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好文 > 正文

《秦安古树》序

ledu ledu . 发布于 2025-06-30 08:05:44 36 浏览

《秦安古树》序

秦安县政协主席  杨喜春

人是自然之子。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趋利避害。人与树的关系是伴生关系。古树作为生态文化的传承者和人类历史的见证者之一,以其顽强的生命力真实记载着自然演变和社会变迁,是世界公认的绿色文物和活化石。

《秦安古树》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古树不仅是“活文物”“活化石”,更是我们研究历史、实施生态保护的活资料。古树饱经沧桑,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纪念意义。秦安古称成纪,历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是古成纪的中心地带,素有“羲里娲乡”之称。古时的秦安气候湿润,森林茂密,气候条件优越。现存1100多年的王尹镇王庙村普渡寺白皮松、880多年的文庙古柏、200多年的王铺镇青林村原始次生林古树群……它们在山梁、在田野、在沟壑、在路口、在庙宇、在村头院落,不择土壤,不挑环境,不畏严寒,不怕酷暑,深深扎根,顽强生长,敢于与最严酷的命运抗争,一起见证了秦安8000年的文明史和这片热土上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也昭示着中华民族、秦安人民不屈不挠的坚强气质。在当代,秦安林果产业规模发展,日照充足、土层深厚、昼夜温差大的适宜气候和生长环境,孕育出了享誉海内外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秦安蜜桃、秦安花椒、秦安苹果,90多万亩林果产业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为群众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人民群众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人民智慧勤劳,生态环境日趋良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来抓,按照宜林则林、宜果则果、适地适树的原则,坚持山水田林湖草一体治理,先后完成荒山造林6.9万亩,栽植行道树833公里,如今的秦安山峁沟壑华荫如盖、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三季有花、四季长绿,已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这些文物古迹、生态树木、林果资源对于挖掘秦安历史文化、弘扬人文精神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丰富的资源,也是广大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研究和探索的宝贵财富。编辑《秦安古树》,旨在传承文化、启迪后人,意在存史资政、服务当下。本书以镇域为单元,以树木的年龄为先后,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用朴素的语言、简洁的文字及图片对古树的所处位置、树龄和树冠大小、生长年代等进行了详述与展示。此书出版,如能使读者在浏览与阅读中,更多地了解秦安历史、投资秦安建设、发展秦安经济,潜移默化地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和保护古树就是保护文物的意识嵌入脑海,在推动美丽秦安建设中尽绵薄之力,就很欣慰了。

图片

王尹镇王庙村白皮松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中国式现代化”做了诠释,其中一个重要特点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秦安人民将会以更加昂扬的精神守护好自己的家园,建设好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故土。是为序。


ledu

ledu

TA太懒了...暂时没有任何简介

最新图片